以道家认知疗法、后中国传统智慧改造精神分析等为代表的中国心理疗法正日益引起国内外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11月1日至2日,全国首届“道学与心理健康”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中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科研及医疗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以道学健心思想为基础,融合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双心医学、哲学治疗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共同探讨道家思想在当代心理健康研究与实践中的价值和应用,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心理学体系。
最大亮点:多学科交叉融合、跨界交流
学术研讨会设立开幕式及主旨演讲、闭幕式大会总结环节,同时设置三个分论坛,分别聚焦“道学的健心思想及操作”“道学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道学与中医养生”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内容涵盖道家文化、情绪调节、身心修炼、中医养生、舞动疗愈等多个热点领域,系统探讨道学在心理健康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
多学科交叉融合与跨界交流是此次研讨会的最大亮点。
张亚林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病学科教授、主任医师。作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创建的“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已获得国际认可。在大会主旨发言中,他阐述了“ABCDE五步技术”,将道家思想导入其中,在诊治精神应激、神经症及心理障碍方面效果获得高度认可。
中南大学国家精神医学中心教授、湘雅三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邓云龙提出了融合道家思想与神经科学的“悦纳进取”心理疗法模型。他总结的心理健康16字诀——“知己知彼、反应适当、真实和谐、悦纳进取”,既是心理健康标准,也是和谐关系和心理咨询、治疗的要诀。邓云龙进一步解释:“真实和谐”是健康的本质。健康是个体应对环境和自身应激与变化时不断调节和适应产生的动态平衡,保持自我的当下真实和内外和谐,身心才会健康!“悦纳进取”是健康的功用——以悦纳的方式应对自身和外界经历的挑战,完成不同阶段的任务,最终实现基因最大和最好的复制过程,从而达到积极进取。
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执委、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陈霞,从全球精神健康现状出发,强调道学智慧对现代心理问题的回应价值。她系统阐释了“道法自然”“无为”“上善若水”等理念与接纳承诺疗法、正念冥想等现代心理技术的契合点,并提出应推动道学与神经科学、积极心理学等多学科的深度融合。首次提出构建“道学心理健康学”
大量数据表明,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普遍面临着心理深层危机:存在性焦虑的蔓延、自我认同的模糊、人际关系的疏离以及生命意义的虚空。尽管主流心理学提供了多种干预手段,但西方中心的理论范式过度依赖技术化操作,忽视了心灵的整体性与文化背景,导致心理实践陷入“治标不治本”的困境,对于国人的心理干预更是存在诸多水土不服的问题。
中南大学道学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吕锡琛教授首次提出构建“道学心理健康学”的设想:道学心理健康文化是通天达地、直指人心而又贯通古今中外的智慧,不仅被荣格、马斯洛、海灵格等西方心理学家成功地应用于心理治疗实践,更能应对当下中国社会中存在的现代心理干预方法水土不服等诸多问题,应当从理论与实操互补、中西文化互鉴的视角,探索建立“道学心理健康学”体系。
浙江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孔令宏在分析精、气、神这三个内丹修炼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把气的概念与冥想相结合,提出有别于正念冥想的新概念——正气冥想,赋予内丹修炼现代性质,方便其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国外进行传播和学术研究。
最终能治愈心疾的是“自己”。崇道公学(国际)道教研究研究中心主任宋崇道认为,庄子“心斋”作为一种古老的东方哲学智慧,为破解现代心理危机、弥补现有心理学范式不足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独特的解决方案。从倾听自己的呼吸入手,进而达到内心的虚静状态,它不仅提供了一种超越感官和理性判断的修养路径,更指向一种心灵自由、与万物共情、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为现代人寻求内在平静与和谐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与会专家学者还创新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道学进行了现代诠释与转化。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李远国结合西方物理学家卡普拉、系统科学家欧文·拉兹洛和量子物理等西方科学理论,阐发道学内丹修炼与神秘体验的深刻内涵;上海华文羲和中医诊所主任肖艳、吴丁晟和山东航空学院副教授刘恒,结合西医的实证方法和检测报告数据,通过具体案例探讨了道家情绪模式以及形、气、神在快速降低癌胚抗原CEA水平案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为中医临床治疗和心理咨询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次研讨会上,中南大学道学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运营,标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现代心理学,加速构建本土化、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心理学体系和心理学疗法进入新阶段。
据介绍,该中心将依托和发挥中南大学人文、医学交叉研究的跨学科优势,顺应当代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潮流以及国民对心理健康的强烈需求,继承和发展道学健心疗心的理论和操作方法,打造集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训、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高端平台,以创新模式汇聚海内外相关领域的人才和资源,为推动中国本土心理治疗模式和健康中国的建构,为人类的身心健康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罗军飞强调,研究中心的使命是搭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平台,产出一流学术成果,同时要将理论研究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有效力量,促进民众的“身心康宁”,并以深厚的传统智慧回应“健康中国”的时代课题,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中国网资讯
全国首届道学与心理健康学术研讨会:探索中国特色心理疗愈之路
2025-11-07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