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看一下联盟成立的时代背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时期,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据《柳叶刀》子刊最新研究,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8.9%,约3080万例。《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则显示:我国抑郁症患者约有9500万人,其中,18岁以下的占30%,而50%的抑郁症患者是在校学生,家庭环境和学业压力是致病主因。而另一方面,是国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尤其是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卫健委为首的政府各部门近年来也频频发布各项政策,如:2023年由17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多部门联合、医教体融合、家校社协同,明确各级政府职责。
? 由国家卫健委合发布的《“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则明确提出,要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时填补“空白点”,充实专业人员队伍,推动心理健康服务向社区延伸。从某种层度上来说,联盟的成立,是对时代问题的回应,也是对国家政策的响应。那么,联盟有哪些成员呢?据悉,联盟的主席单位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主席单位包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南京脑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7家单位。这些单位均为国内精神卫生领域的权威机构,在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领域具有雄厚的实力。联盟的总成员则共有85家单位,涵盖了具有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科的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等。这些成员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包括北京、上海、重庆、湖南、湖北、四川、甘肃、新疆等30个省市自治区。以北京六院为首的顶尖权威机构作为主席单位,保证了联盟在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方面的权威性,而分布全国各地的成员单位,则保证了联盟的覆盖范围足够广泛。在保证了权威性和覆盖范围足够广泛之后,更重要的问题是,联盟接下来将从哪些方面促进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岳伟华表示,当前,我国精神科医生专业门槛较高,教育培养体系尚不完善,公众在相关疾病领域仍存在一些误区,所以,他期待联盟为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事业描绘更清晰的蓝图——“以联盟为平台,将汇聚专业力量,助力专科人才培养、科研协作和学术交流,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家校社医’协同。”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刘晓光表示,未来,联盟应通过技能培训、病例讨论、远程会诊等形式提升相关服务水平,将工作延伸至家庭、学校、社区等,建强协作机制,推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事业发展。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精神医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王高华认为,随着我国人口比例和疾病谱变化,摸清精神障碍底数非常重要,要进一步加强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让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专业团队成为学科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陆林则表示:希望全国同行联合起来,不仅做学科的推动者,也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建言献策,并建议,未来要进一步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分级诊疗网络,探索人工智能在儿童精神心理健康促进中的作用。从这些发言总结起来,可以发现,联盟未来大约会从提升临床服务能力,加强专科人才培养,促进科研协作与学术交流,加强家校社医协同等几个大方向上促进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转自:心榜(仅用于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