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尺。王店中心学校秉持“以心育心,以爱育人”的教育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战略。把农村初中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通过区域资源整合、常态化筛查、师资培训及家校社协同,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降低学生心理问题风险,彰显了学校领导前瞻性的教育视野,也为乡村振兴中的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撑。
一、领导高度重视,以科学测评把脉学生心理动态
面对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焦虑、人际冲突与青春期困惑等问题,王店中心学校因校施策,主动成立了以余涛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镇的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在前期心理健康月宣传活动(如主题班会、全体教师培训)的基础上,中心校在认真组织全体师生积极开展心理测评的基础上,对河南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试系统中反馈的心理风险重点人员,领导小组在认真研讨后,主导引入北京心海导航教育公司的“三维一体”心理测评系统,结合心理专家的专业研判,最终精准锁定出具有显著心理风险的高危人群。学校随即建立“一生一档”专属心理档案,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同时定期开展跟踪评估与动态调整,全力守护学生心理健康防线,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专家指导,精准施策,建立“筛查-分析-干预-反馈”闭环管理机制
分层干预策略
对“需特别关注学生”,由邱士胜副校长协调跨部门合作,由心理教师陈盼团体督导,启动重点人员由心理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学校领导组成“四包一”心理干预小组,做到一人不漏,人人关爱。
对“高危学生”,启动“校-家-医”三方会商机制,畅通心理科转介通道。
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并结合筛查结果进行追踪干预,有效降低了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
尝试建立学校常态化心理健康排查工作机制,在“四个清单”的基础上,建立校级重点人员档案,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和家庭困难学生。
课程优化升级
根据测评显示的“学习焦虑集中度偏高”问题,调整不同年级的心理教育课程。后期的工作开展中,拟计划从以下方面进行:
七年级:适应与成长
1. 新生适应训练(环境/人际/学习方法)
2. 青春期身心变化科学认知
3. 基础情绪管理技巧(情绪识别ABC理论)
4. 时间管理入门(制定学习计划表)
八年级:关系与认知
1. 同伴关系建设(拒绝校园欺凌专题)
2. 亲子沟通技巧(角色扮演训练)
3. 学习动机培养(目标设定SMART原则)
4. 网络使用心理(预防网络沉迷工作坊)
九年级:压力与未来
1.考试焦虑调节
2.职业兴趣探索
3. 挫折教育专题(抗逆力培养案例)
4. 生涯规划基础(决策平衡单练习)
师资能力提升
联合北京心海导航专家团队,对全校教师开展“心理危机识别与沟通技巧”专题讲座。根据上级有关阅读写字工作的基础上,持续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与阅读提升相结合,撰写读书笔记,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三、育人初心:让每一颗心灵向阳生长
余涛校长常说:“教育的温度,体现在对每个孩子心灵的照拂上。”这一理念已转化为切实行动。学校领导的远见卓识,让王店中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无从下手”转向“胸有成竹”。北京心海导航教育公司的专业赋能,更为学校注入了科技化、精准化的心育力量。如今,“走进心理教室聊聊天,老师给我谈谈心”已成为学生们的日常习惯,而家长们的反馈更印证了这项改革的深远意义:“孩子不再抗拒上学,笑容变多了,这才是真正的成长!”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全员心育”模式,因为:“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教书育人,更要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