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考上北京大学心理系。1987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并先后师从著名教授潘菽和荆其诚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攻读博士。1998年仅35岁成为博士生导师。一路走来,她张弛有致从容坚定。

让团队更像一个家
2006年心理所领导换届,张侃任所长、傅小兰、张建新、李安林任副所长。从科研、教学岗位换到行政岗位,开始让傅小兰有些不适应;从事科研工作需要一颗沉静的心,而行政管理工作恰恰相反,要跟人打交道甚至有时很琐碎。
为了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傅小兰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一度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心理所的管理事务上面来。
“在这里工作这么多年,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大家都非常得努力,因为大家对心理所的发展有很大信心,这时常让我很感动。所以,愿意为她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希望把她做大做强:(这种愿望)是发自内心的,没有更多的权衡。前些年发展得并不是很理想,有些焦急,如果能做些什么一定要做得更好。”
像很多研究机构一样,心理所设立项目是需要到科技部、基金委、科学院去串请的,而俦小兰正好负责这些工作。心理所能否出成绩,能否顺利地进行科研工作,都与申请工作是否做到位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在以前,心理所在与科学院等机构沟通上总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当傅小兰开始负责这些工作后,人们发现,原来跟科学院基金委、科技部等部门打交道也不是那样难。只要主动去做工作,多多沟通和交流,人家甚至有时候会为了心理所的事来主动出主意、想办法。
傅小兰的绝招只有四个字“与人为善”。她认为自己应该首先耍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努力从好的角度来理解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申请项目的时候,首先到上级部门去请教,得到一些意见和建议后,就尽快把材料整理出来。但这个时候,也许上级部门的意见有所改变,那么心理所也毫无阻碍地马上就按照新的意见进一步修改。
一次攻下来,上级部门也觉得心理所很好沟通,办事顺风顺水。大家彼此合作愉快,了解也就加深了。
“我认为,如果上级部门说的正确那么就应该接受,尽量按照领导的要求去修改。因为要明白这些项目如果不能够申报上去,不能推出去是没有用的,敝帚自珍,抱残残缺是不利于双方沟通的。要积极地配合上级部门来修改,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率地工作,也才能促进心理所的发展壮大。”
正是这种积极的态度,让傅小兰觉得任何事情都可以解决。这种成熟的处事态度,让她处理很多事情都比较顺畅。
“做管理工作要考虑到一些“位置”的问题。处在那个位置上就要做那个岗位应该做的事。工作不能缺位,但又不能越位,不能超越自己的权限和职责范围;在具体工作上要从全局出发,多为所里的整体利益考虑。这样才能做好管理工作。”
傅小兰把所长张侃形容成“班长”,而整个团队更像一个家,每个人都很努力,很团结让我每天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工作,都乐在其中。”